找到相关内容165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弘一大师:以戒为师、砥砺僧格的典范

    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?须广修一切善行。”所以他认为发菩提心的人,应发如下种心:一大智心,不著我相;二大愿心,广修善行;大悲心,救众生苦。13  弘一法师不仅以大菩提心摄受佛教的戒律,而且将其付诸于...皈、五戒、八戒、沙弥沙弥尼戒、式叉摩那戒、比丘比丘尼戒、菩萨戒等,就普通说,菩萨戒为大乘,余皆小乘。但亦未必尽然,应依受者发心如何而定。我近来研究《南山律》,内中有云:‘无论受何戒法,皆要先发大乘心...

    刘泽亮 贾应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1867989.html
  • 佛教史话(2)

    由信发愿,由愿起行。行则包括四种念佛、十六种佛观、发种心、修五念门等种种法门,其中尤以念佛法门,仗佛愿力接引往生,根普被,而称为易行道。   本宗的弘扬以东晋慧远于庐山结社念佛为开端,乃中国净土的...撰着律学五大部,创南山律宗。另与道宣同一时代的,尚有法砺所创相部宗,怀素所开东塔宗,合称为「律部宗」。后唯存南山宗独秀,后代所称的律宗即指此宗。南山律宗将戒律分为止持戒及作持戒;教理有戒法、戒体、戒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968742.html
  •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(2)

    云:无量众生有三身苦:老病死。三心苦:贪嗔痴。三后世苦:地狱饿鬼畜生。总而言之有三八苦等,皆三界生死之患。谛审生死实是苦者,故名苦谛也。三,谓苦苦坏苦行苦,八苦可知。集谛者,集以招聚为义。若...  15页3行,惟wéi,思,考虑。忖:cun音寸声,思量,揣度。  雨大法雨:应天雨四华之瑞。  吹大法螺:应四众心喜之瑞。  击大法鼓:应大地六动之瑞。  演大法义:应眉间放光之瑞。  15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2969033.html
  • 杨维中:隋唐佛教心性论的四种范式及其比较研究

    现证法身而得大涅盘之佛果。这一观法中,法藏特别强调须将心调适于华严境界之上而证得“华严三昧”。法藏《华严三昧章》依《起信论》所言的种心“直心”、“深心”、“大悲心”而成种“十心”。所谓“直心”是以...杨维中:隋唐佛教心性论的四种范式及其比较研究  隋唐佛教诸宗,特别是富有理论色彩的天台、论、法相唯识、华严、禅宗的心性论思想,吸取了南北朝时期心性问题大讨论中所积累、形成的思想资料和有益成果,各自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3769407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人间佛教的建立

    、持戒、禅定等修行,则人天福报具足,必能从人道渐次进入佛道。   一、发心   在佛教里常常讲“发心”,所谓发心就是发下列种心:   1.发增上心:可以招感人天果报。 ...好了,佛果也就完成了。所以,如何健全人道,是我们学佛的第一个课题。   贰?人道的完成   做人的条件很多,儒家说的是忠信孝悌;佛陀告诉我们要行布施、持戒、禅定,这者不但能让我们将人做好,并且能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569460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如何实践佛法

    任何艰难困苦,即使攸关生死,也绝不忘失自己的誓愿,一心只为求证无上菩提,只为救渡众生出离生死洪流,如此发愿,才不会偏离正道。   根据《翻译名义集》卷十二说,学佛应发种心:   1.发大智心:以智慧广...舍无量心,舍以上种心,对众生不憎不爱。   一、慈无量心   慈无量心是一种希望众生得到快乐的心。慈与悲合称慈悲,是佛教的根本。佛经上说:一切佛法如果离开慈悲,则为魔法,可见慈悲思想与佛教关系的密切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769462.html
  • 方立天: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

    不然?”答曰:“不然者,心性非本净,客尘故不净。所以者何?烦恼与心常相应生,非是客相。又种心:善、不善、无记。善、无记心是则非垢,若不善心,本自不净,不以客故。复次是心念念生灭...、不共生的呢?佛教所谓烦恼也称作“惑”,是泛指众生的身心发生苦恼与混乱的总称。贪(贪欲)、瞋(瞋恚)、痴(愚痴)是种根本性的烦恼。烦恼也就是妨碍修持达到觉悟的种种精神作用、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473178.html
  • 陕西慈善寺石窟第2窟的佛像构成再考察

    [53]。  再如畺良耶舍译《观无量寿佛经》 云:  “上品上生者。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。发种心即便往生。……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。……授手迎接。观世音大势至与...麟游慈善寺有机的统一体;根据目前的研究,第1窟为佛题材,主题、开凿时间相对明确;第3窟是未完成石窟,年代较第1、2窟要晚;唯独第2窟主像,及作为整体配置的两侧组合龛像似乎疑点颇多,说法不一[1];...

    白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574434.html
  • 从《净土经》看极乐净土信仰中“伦理善”的位置

    人的状态,释尊首先的提示是,众生之所以会往生极乐,是因为他们真诚、深刻地发愿往生极乐净土:“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,发种心,即便往生。何等为?一者至诚心,二者深心,者回向发愿心。具心者,必生彼国。...  从《净土经》看极乐净土信仰中“伦理善”的位置   温金柯   一、前言:   在佛教的修行观中,“伦理的善”通常被安置在一个基础的,而非究极的位置。如著名的〈七佛通戒偈〉:“诸恶莫作,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70078395.html
  • 略论菩萨弘誓与留惑润生

    隐,乐事以饶益之。悲名湣念众生,受五道中种种身苦心苦。喜名欲令众生,从乐得欢喜。舍名舍种心,但念众生不憎不爱。修慈心,为除众生中嗔觉故。修悲心,为除众生中恼觉故。修喜心,为除众生不悦乐故。修舍心,为...心的口行叫做口行慈,有慈悲心的意行叫做意慈,检视日常生活中身囗意的心迹,便可知行者有没有慈悲心。”(注)   然而,什么是慈悲心呢?从信法师认为一般学者并末确实了解慈悲心,所以不知如何发慈悲心,作...

    尤惠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0779106.html